ERP實施方案:可行性是第一要素
在ERP實施過程中,需要面對客戶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到建立企業信息化體系,小到客戶某一種異常業務的信息化表達,甚至軟件界面上某一按鈕的擺放,任何一種問題,都需要做顧問的拿出解決方案來。當然顧問不是超人,不可能什麼方案都是那麼完美的,但不完美的方案也有高下之分。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方案才算是好方案呢?我想,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可行性
之所以把可行性排在第一位,原因很簡單,沒有可行性的方案無法執行,無法執行的方案與沒有方案沒有區別,甚至還不如沒有方案。有些方案開始看它不透,等折騰了一大圈後才發現它的不可行性,在耗費了大量精力之後不得不放棄時只想感歎一句:我暈,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鑒於此,在設計解決方案時,並不一定要太過追求完美,方案越是完美,往往可行性越差。
有這樣一個例子。某公司實施倉庫時,客戶提出給倉庫中的每個箱子編號,但又不願意買條碼機打條形碼,因為該倉庫的貨物進進出出很快,貼了條形碼又搬出去覺得很划不來。在這個背景下,有人給出了這樣一個方案:給每個箱子虛擬編號,編號指出箱子在什麼區域、什麼託盤、第幾層、第幾個。剛一聽還真是挺完美的,又能編號,又有唯一性,又不要什麼成本投入。運行一段時間後才發現這個方案實在太烏托邦,箱子放在什麼地方一旦搬動簡直是一場災難,而如果錄入人員一不小心把箱號錄錯了那就天下大亂了。鬧騰了三個月,宣佈該方案徹底失敗。
成本
無論什麼方案,都要考慮它的成本。一般需要考慮這兩方面的成本:一是本方案的推行成本;二是這個方案如果一直運行下去,客戶需要支付的運維成本。前者是指這個方案從提出到在客戶處得到全面實施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如軟件客戶化成本,培訓成本,實施成本,設備採購成本等。後者是指本方案正常執行後,客戶需要支付的各種日常費用,如打印耗材,維護用工,設備維護費用等。
推行難度
好多方案,怎麼看都是好方案,如果真的能執行起來企業受益很大,可到最後還是大敗而歸,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逐漸搞明白了,大部分情況下就死在這個推行難度上。無論多麼好的方案,如果推行難度太大,那麼在拿出之前都應該好好掂量掂量。當然,搞ERP實施應該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什麼樣的方案推行難度都不會小,但如果您有多種方案可供選擇,就應該好好研究一下不同的方案推行難度有何不同。
一般具有如下特點的方案推行難度大:1)新方案與員工以前的工作習慣相距甚遠;2)新方案對流程重組的要求太高;3)新方案的收益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出來,可帶來的不便立即可以感覺出來;4)新方案給大部分人帶來了收益,但犧牲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且犧牲的程度非常嚴重;5)新方案對員工的要求近乎苛刻,比如需要背誦許多規則,需要人像機器一樣有節拍地做某事等。
目光遠近
特別是解決一些小問題時,一不小心就會犯一些目光短淺的錯誤,實施中”圖一時之快”的方案不在少數。這些方案貌似解決了問題,但使用的是那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方法,它帶來的惡果需要持續一段時間才能看出來。
例如,客戶嫌某種操作太麻煩,感覺作用不大,但由於軟件系統本身的邏輯限制又不得不操作,走正常的客戶化申請的流程既費時間又費銀子。於是就有人想出了某種方案,直接在數據庫中修改某字段的值後系統就不會限制下一步操作。這種方案典型屬於那種目光短淺的方案,繞開了系統的邏輯限制,可能暫時能解決問題,但說不定哪天遇到什麼特定情況時,會導致整個系統癱瘓。